无领导的几种主要角色
无领导小组讨论一般有这么几个主要角色,Leader(团队领导者)、Timer(时间控制者)、Recorder(内容记录者)、总结汇报者、第二领导者。
Leader(团队领导者):
风险最大同时收益也最大的狠角色,一般也会是破冰者,第一个提出分析问题的主线和讨论框架。要能时刻掌控团队讨论方向、进度和节奏,还要照顾到团队中每一个角色,团结大家共同进步。Leader有风险,担当需谨慎。一旦站出来就要负责到底,带领团队突出重围,但凡团队整体结果不好,你的责任最大,如果中途领导地位不保,那么自己就比较危险了。
如何当个好Leader?
不“暴君”,认真倾听每一个声音;不“迷失”,不过度沉溺于细节,而是跳出来抓住主线拉着大家往前走;不“懒政”,不高高在上,而是默默助力每一个角色都各司其职。
Timer(时间控制者):
掌握团队讨论整体时间安排,不仅需要强烈的时间观念,更需要整体的统筹、规划,形成整体的时间安排,并能够根据具体讨论的进度随时调整各个阶段的讨论时间,拉着整个团队在正确的时间轨道前进。不是手表好就能当Timer,最重要的是有整体规划,还能监督到位,保证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。
如何当个好Timer?
“好规划”:每个阶段时间分配合理,发表观点、确定框架、展开讨论、升华结论等等,最好可以留出总结陈词的演练时间;“好闹钟”:定期看表,随时提醒每个阶段的时间,遇到浪费时间啰嗦者,要敢于打断。
Recorder(内容记录者):
把握内容主线的“编剧”,需要记录、总结团队成员的观点,保证讨论内容不跑偏,沿着正确的分析框架、逻辑主线层层推进。善于总结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握主线和方向,发现跑偏的苗头,立马拉回来。
如何当个好Recorder?
“好脑子”,用好表格、序列、关系图等科学的记录方法,逻辑和思路一定清晰,一定不能颠三倒四的胡乱记;“好笔头”,注意力时刻在线,切记不能遗漏重点。
总结汇报者:
代表团队“发声”。心理素质要好,公开发言不紧张;语言表达能力要强,不重复、不拖沓,表述准确、干脆;逻辑要清晰,能够将讨论内容归纳总结完整。总结陈词者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,发挥好一定加分,发挥不好反而会影响成绩。
如何做好总结汇报者?
“好台风”:表达简洁、干脆,落落大方;“好思路”:一二三点,内容全面,逻辑清晰;“好掌控”:时间一定要控制好,最完美是说完感谢,时间结束。
第二领导者:
也俗称“二当家”,是Leader的最强辅助,能够从中调和大家意见,并且在关键节点能够有效发言,及时为领导者补位。当然,二当家表现好,随时有可能把大当家拍在沙滩上。
如何当好二当家?
“点子王”,智商随着在线,能够提出有含金量的有效发言;“泥瓦匠”,修补随时在线,协调、润滑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,让大家各司其职往前冲。
必挂角色:
还有几个必挂的角色,我们一定要避免
墙头草”:一直在跟着别人跑,全程没有自己一点想法,也说话了,但是都不是有效发言。
“酱油君”:全程不在线,基本不发言。
通过认识角色,大家应该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的“套路”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,至少知道在讨论中我是哪个角色,其他人是什么角色,每个角色的职责又是什么?我或者他把这个角色做好了么?至少不再是一头雾水的铁憨憨了!那么,这就算是基本入门了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无领导主要考察的几种能力
无领导我们同样也需要做到“投其所好”,为什么呢?归根到底无领导只不过是一种考察形式,透过形式看本质,它最终还是要筛出和岗位相匹配的求职者。因此,不同用人单位、不同岗位的无领导考察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。所以,我们“选角色”要基于两点,第一,岗位更看重哪些能力素质;第二,我自己能够更胜任哪些角色。既然这样,我们就要先了解无领导这种形式能测出哪些能力素质?不同角色在哪些考察点上有优势?然后再和岗位所要求的能力素质对号入座,自然就知道这一场无领导,我大体该如何表现?策略如何?
一般来讲,无领导更侧重考查这几方面的能力。
1.组织协调:
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导力,在无领导中主要表现为你能否“带动”身边人,将身边人带入你的“节奏”。不只停留在认同你的某个观点,而是愿意跟着你的思路、方向往下走。最能代表这方面能力的角色当然是“Leader”和“第二领导者”,再有优势的就是Timer,可以通过对时间进程的规划、把握,组织好整个讨论的时间节奏,给自己加分。
2.逻辑分析:
我们常说的逻辑思维与问题分析能力,主要表现为能否抓住问题重点,并搭建逻辑框架。面试官会从你的每一次发言中去抓这一点,抓到了就是我们强调的“有效发言”,加分!抓不到,0分甚至扣分,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觉得自己发言挺多的,分数反而不高,因为“有效发言”少。这个能力是每个“角色”都必不可少的。我个人认为“Recorder(内容记录者)”是有优势的。如果Recorder能够将分散的观点,迅速总结、整理、加工,形成思路与框架,并最终得到关键结论,一直牢牢把握“内容”主线。那么这一项能力的得分一定会高。
3.团队协作:
主要表现为能否找到自己的角色(定位),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,为团队做补充。这应该是每个人从内心里认定的“共识”,也是每个角色都需要做的基本点。如果讨论过程中,一意孤行而放弃合作,那么一定会失败。
4.语言表达:
主要表现为能否简洁、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。“总结陈词者”在这一点最有优势,相比于其他角色,他有一整块自己单独陈述的机会。很多孩子依靠这个机会逆风翻盘。当然,机遇与风险并存,汇报不到位反而会“凉凉”。
5.应变能力:
主要是在讨论中自我调整的能力。自己观点不被认同,发言被打断,准备发言又被抢,甚至领导地位或者角色被抢等等,遇到这种情况,自己能否冷静对待、迅速调整,慢慢找回自己的节奏。
了解了无领导主要考察的这几项能力,再加上我们对所投岗位侧重考察点的调查,我们就可以制定策略了。比如偏前台的岗位,更看重沟通表达,那么就要争取“总结陈词者”,给自己争取更多展示自己表达能力的机会;偏中后台岗位,更看重研究和分析能力,那么Recorder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。当然,我们还有第二条,那就是自己能不能胜任。如果驾驭某个角色对自己有难度,一定不要逞强。见过太多的孩子其实并不太适合做Leader,反而去争Leader。结果,中途被拉下来。
问题又来了,“老师,前期经验不丰富,有没有比较稳妥的打法呢?”。好多面经推荐首先抢“Timer”,我个人也比较认同这个打法。为什么呢?因为掌握时间就掌握了全场的节奏,可进可退,可攻可守。你要知道Timer是唯一可以正经打断别人说话的角色,因为他有时间这把尚方宝剑。
个人建议比较稳妥的打法是,先抢“Timer”,如果“Timer”被抢,去接“Recorder”。然后做好2件事,第一,不论哪个角色,记录好每个人的发言,能够随时顶上做“总结陈词者”。第二,有效发言,可进可退,更多发挥“第二领导者”的作用。你可能会说,“老师,这是很多角色啊!”是这样的,虽然有相对明确的角色之分,但是讨论过程中每个角色之间的任务都会重叠,抢角色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就只盯着这一个角色,而是从这个角色切入,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节奏,推动团队胜利的同时,向面试官展示自己更适合岗位的能力素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无领导的常见题型
开放式热点问题:
一般和业界热门事件有关,比如前段时间“瑞幸咖啡”,让你提出自己的看法。关于这类问题还是要靠积累和刻意准备,平常养成关注行业内热点事件的习惯,多看看一些公众号或者UP主的分析,积累更多素材。刻意准备就是找一找这个单位之前的无领导题目,再刻意看看和行业、岗位相关的研究报告,提前储备一些专业知识点。当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,快速的看看自己储备的“积木”哪些和题目相关,把所有相关的有逻辑的拼凑起来,自然就有了基本的解题之法。
角色扮演资源争端问题:
同样的背景下给每个人赋予不同的角色,比如一批运行资金下来了,要分给不同业务部门,每个人担任一个业务部门的部门老大,来讨论资金的分配方案。看起来复杂,其实核心还是“谈判”,自己争取最大利益的同时保证合作能够顺利进行,竞争中求共赢。遇到这类问题,我们一定要想清楚以下几件事。第一,问题的背景是什么,有哪些关键信息点能成为你“谈判”的筹码。比如,公司未来主要发展战略和你的业务关联度很大,这些都可以是你谈判的“筹码”;第二,我的任务目标是什么?我的底线在哪里?明确目标和底线,知道要争取什么,要守住什么。第三,别人的立场在哪里,诉求是什么,软肋在哪里,哪些可以发展成朋友,知己知彼才能制定策略,有方法有对策,才能竞争中求共赢。
正反方辩论问题:
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比较常用辩论问题,我当初求职的时候遇到了不少辩论问题。辩论问题有点像开放性热点问题,比较靠平时积累。如果平时逻辑清晰、伶牙俐齿、反应速度快,确实比较占优势。所以建议大家“量力而行”,不要在相对紧张的状况下,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,更建议稳中求胜,充分思考,抓住对方漏洞进行反辩,或者做好记录、整理好论点,争取总结陈词。
商业案例分析问题:
这类问题金融机构和外企用的比较多,给你一个商业案例,让大家共同讨论出一个方案。应对这类问题要关注以下几点。
1.提取关键信息点;一定仔细读题,一般来说材料里面给的信息点都有用,千万不能遗漏,这些都会是你制定方案的依据,同样也是重要考点之一。
2.始终目标导向;一定要明确给你的任务是什么?需要解决什么问题?并牢牢抓住这个目标,不断的将任务和问题细化、拆解,这样才能把握方向,否则很容易跑偏。
3.搭建分析框架;框架是分析问题的核心,也是体现我们逻辑分析能力最关键的要素,要培养自己遇事先搭框架的思维习惯,一般来讲搭建框架要关注2个核心点,是什么和为什么,首先要明确和理解问题(是什么),其次要不断细化、拆分问题(为什么),这一步非常关键,挖的越深、拆的越细,后面方案制定思路就越开阔。平时学的SWOT模型、4P模型等等你都可以尝试去用,让它们来帮你搭建分析问题的框架,但是默默的用就可以了,别上来就把模型名字抛出来,很多面试官比较反感这种做法,最牛的不是你懂这些模型,而是将它们内化成你的思维习惯。
多项选择问题:
给你多个选项,让你选择或者排序。遇到这类问题首先要制定“标准”。重要的事情说3遍。“标准、标准、标准”,标准不同选择和排序自然不同,一定要确定和统一标准。
手工操作类问题:
给你材料、工具让你们一起造东西,造飞机、搭房子等等,主要考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。遇到这类问题一定要熟悉规则、探明资源、再确定方案、细化分工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了解了题型和解题关键点,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题目进行练习。一切模拟实战,把手机当成面试官,开启摄像功能,对着手机作答;调好计时器,不要漫不经心,一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。拿出笔和纸,把信息点、分析框架、观点都写出来,不仅练手速,更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。最后,“复盘、复盘、复盘”,反复看自己录制的视频,看哪里有问题。不仅要将问题写出来,更要思考问题的答案,将你认为最全面的答案写出来。
这样,每一道题你都有了完整的答案、视频资料,请战友或者老师帮忙“挑刺”,或者自己过段时间再回来看看,想到新的答案再补充上去,随时温习,随时补充,这样练下去再碰到无领导,你还会害怕么?
越努力,越幸运!再多经验都不如真枪实战!拿起手机,开始练习吧!
作者介绍
邸飞,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,生涯规划师,创新创业导师。选修课《选择与规划》《职业与发展》课题组成员及授课教师,近5年中央财经大学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》主要撰写者。6年一线就业工作经历,熟悉就业市场、就业政策及就业手续,受邀参与北京市及多所高校就业指导及咨询工作,毕业生就业指导及咨询经验丰富。
转载自:国聘